山頂洞人時代靠交換食物、牛羊養家活口;現代人靠時間交換學習芭蕾舞、去紐約旅行,這是一個新交換時代,沒錢買東西沒關係,現代人重拾古早人的生活,時間可以當貨幣用,從美國、日本、愛爾蘭到台灣,時間貨幣的概念正流行。
火車來了!」站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月台上,五歲的席拉(Shiela),開心的大叫大笑。她用在社區撿垃圾的「時間」,換來一趟火車之旅。
日本的佐賀太太,用她幫鄰居小林太太整理庭院的一小時時間,換來隔壁本田太太教授的插花課。
在愛爾蘭,有人利用教別人電腦課程的時間,換到一台舊電腦,還有一趟紐約的旅行。
時間,原本像流沙一樣,無色、無味,流失了也不覺得可惜。
但是有人發現了它的價值,他想把時間「存」起來,存在每個人的銀行戶頭裡,想用的時候就拿出來花用,而且可以交換。時間銀行創辦人艾德加(Edgar S. Cahn)在一九八○年發明了時間銀行的概念,他把每個人的時間、服務當作一個有價的貨幣,透過每個人對別人付出所累積的「金額」,換成他自己想要的服 務,或是像席拉一樣,換到一張火車票。
席拉,五歲,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。她住的地方經濟蕭條,沒有工作機會,她的鄰居盡是些身上滿是刺青的失業年輕人。她沒有錢,不能上電影院;沒有錢,她也不能離開華盛頓。
趨勢:時間貨幣已逐漸流通
不用花一毛錢就能享有各種服務
上帝唯一對席拉比較公平的是,她跟全球首富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一樣,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,滿滿的時間成為小席拉最富足的「資產」。
她的父母幫她加入時間銀行的計畫,每個星期,她省下玩遊戲的十個小時,幫社區裡的組織撿垃圾、清潔街道,每一小時換取一元當地發行的「時間貨幣(Time Dollar)」。「她是我看過年紀最小的時間銀行使用人。」艾德加說。
時間貨幣給了席拉不一樣的機會,每星期存十小時,一年她的名下就有五百二十個小時,她用自己賺來的「錢」,換到原本價值數百美元的舞蹈課;上完舞蹈課,她還參加空手道課、網頁設計課程,甚至換到一趟離開華盛頓的火車之旅,全都不花現金,花的是自己賺的時間貨幣。
在日本,時間貨幣也改變佐賀太太的生活。
她住在東京的住宅區裡,這裡有超過一半的住戶都是老人,這個社區裡發行自己的時間貨幣,佐賀太 太每幫忙鄰居一小時,就能換到一塊時間幣。她的兒子陪對門的飯島婆婆上菜市場買菜換時間幣,他要跟飯島婆婆換的是——五次的Morning Call。在這個社區裡,要找其他鄰居幫忙不用送禮,掏出時間幣就行了。
在英國,甚至有一個「時間銀行鎮」,威爾斯南部的Treherbert鎮,時間銀行發行的時間貨幣,甚至可以像一般貨幣一樣使用。
兩年前,住在鎮上,十九歲的荷曼(Rebecca Holman)就十分熱中交換時間貨幣,這裡是英國最窮、失業率最高的地區之一,靠著時間銀行的仲介,荷曼還是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。
她 找到了一份教電腦的工作,每一小時換一塊時間幣,有了時間幣,她如果要修房子,只要花錢買材料,她可以用時間幣支付工人的工作時間,在這裡,時間貨幣也能 換到實體的商品,只要花一百二十塊時間幣,她就能換到一台舊電腦,她還曾經換到一趟去紐約的旅行。交換,原本是原始人才愛用的交易方式,現在卻是二十一世 紀的新流行。
在台灣,去年七月,專為交易時間的商用網站「時間當舖」也正式上線,半年時間就累積了近五萬名會員。時間當舖執行長謝志文表示,無薪假效應發酵後,網站流量開始激增,去年十二月和去年九月相比,「流量增加七萬多人,近二十五倍。」他分析,其中許多是受無薪假影響,上線找機會的人潮。
在 時間當舖裡,許多交換時間的新現象開始成形。有一個業餘畫家為了請朋友吃飯,就花五百元向一位調酒師買了一個小時的時間,請他教她一些基本調酒技巧,沒想 到第一次上課後,調酒師發現她是畫家,就直接建議「不如我教你調酒,你教我畫畫,」一連上八堂課。原本這兩個人一個住樹林,一個住內湖,八竿子打不著關 係,但是透過網路仲介,卻互相合作,成為新交換關係。
另一個特別的例子,是一位近四十歲的男士,他一直未婚,去年底他爸爸過世,老媽媽沒人陪伴,家裡也顯得冷清,他就上網貼廣告,找人陪伴他媽媽,最後找到一個做保險的女孩,答應用每小時兩百元的價格,每星期四早上十點到十二點來陪他媽媽。
和國外相比,台灣的時間交易網站才剛剛起步,所有人也還在摸索,該用什麼遊戲規則交易這種看不見、摸不到的商品。
特色:可儲存也能預支
同時從他人身上感受愛與關懷
時間交易的概念,正在全世界發酵,在大陸南京,建鄴區濱湖街道兆園社區,四年前也開始成立時間銀行,三年內累積了一千多名會員和一萬多小時的「存款」;在香港灣仔,八年前,當地聖雅各福群會創立香港的時間銀行,在這裡,你服務別人換到的時間貨幣,可以換到中醫服務、剪髮、房屋修繕服務,甚至連中藥都換得到。
目前全世界有三十二個國家設有時間銀行,光英國就有一百零九間時間銀行,「存款」有六十萬小時以上。
時間銀行是什麼?為什麼不靠錢做媒介,人和人之間可以靠交換時間交易?
艾 德加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,也是甘迺迪總統時代,檢察總長羅伯‧甘迺迪(Robert Kennedy)的文膽,他一輩子都在研究如何推動社會改革。一九八○年,他突然得到心臟病,躺在醫院裡,他看到許多朋友紛紛跑來照顧他,他不知道要怎麼 回報,同時他也看到其他病人,只要一點幫助就能減輕痛苦,卻沒人幫忙,他就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。
他最後想出時間貨幣的概念。一九九○年,羅伯‧伍德‧詹森基金會(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)投入一百二十萬美元,成立時間銀行計畫。
時間貨幣的基本概念是,每個人的時間都等值,所以我可以用我的一小時服務,換你的一小時服務;不用馬上換,存起來,需要的時候提出來換別人的服務。和一般貨幣不同,時間貨幣不會貶值,交易也不用課稅,有了這個概念,時間不但可以儲存、轉讓,甚至還能預支。
有了時間貨幣的概念,讓擁有時間的人找到生命的另一扇窗。對於需要援助的人,同樣也可以從別人身上感受到關懷與愛。
她,借時間辦喪禮
沒見過面的鄰居都跑來幫忙了
英國時間銀行的會員羅莉塔(Loretta)就曾向當地的時間銀行預支時間。羅莉塔並不有錢,兩、三年前,她的父親久病後去世,她也剛搬到新環境,不認識任何一個人,想找人幫忙,卻不知從何找起。
她 打電話給當地的時間銀行,希望預支別人的時間,請大家來幫她安排父親的喪禮,沒多久,一群沒見過面的鄰居上門,有些人幫她清理散落在客廳的醫療器材,讓客 廳恢復原樣;有些人幫她整理廚房,煮一頓豐盛的晚餐;有人陪她聊天,安慰她。「如果不是他們,我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晚餐,」羅莉塔回憶,「有人幫忙,那一 刻我覺得好多了。」
這些不是不求回報的義務服務,羅莉塔欠的是「時間債」,葬禮過後,羅莉塔就得到時間銀行報到,時間銀行建議她有哪些工作她可以做,就像當時她找時間銀行幫忙一樣,幫她介紹其他工作,羅莉塔替其他人漆油漆,教基本電腦技能或是幫其他人上網找工作,賺時間點數還給銀行。
時 間交易的風潮在台灣也慢慢抬頭,由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天使人力銀行(編按:二○○九年起更名為天使志工),已經有三千六百多位志工,存有超過二十萬小時的服 務時數。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股長吳雪玉表示從二○○八年開始,志工存時間換點數,一年半內存滿二百四十小時,還能換到價值一萬二千元的高階健康檢查(須於一年半內兌換完)。
在台灣,技能交換則是時間交換的主流,許多人透過教別人自己的專長,換免費學新技能的機會。
他,不斷交換技能
從跑龍套變身知名表演者
李 昌鴻是學國劇出身,很多技術都不是他原本科班訓練學到的,他學習的方法之一,就是交換。他在畢業之後,先從小主持人做起,再拿主持的口條和技巧,交換魔術 師的基本魔術概念,或拿基本魔術跟武術家換一套少林拳。他也曾出國,拿中國的國劇換回西方舞台表演的方法,最後再把這些技術糅合起來,變成一套他自己的東 西。到四川去換川劇變臉秘技,他越換越大,換到變臉技巧,讓他曾經一年賺進一千五百萬元,從跑龍套的小角色,變成知名表演者。
國家和企業,進行以物易物
俄羅斯以三十億美元伏特加付貨款
不只交換時間開始流行,不透過金錢,直接以物易物也大行其道。根據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去年十二月的報導,在金融海嘯之後,像時間貨幣這樣的另類交換方式,正在蓬勃發展。
根 據《富比世》雜誌報導,全球五百大企業中,超過六成會以物易物,有統計顯示,如果少了以物易物的交換,美國奇異(GE)公司一年會少賺一百五十億美元。歐 元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列特爾(Bernard Lietaer)指出,國際企業採取以物易物的規模,每年成交金額高達八千億美元到一兆二千萬美元。不只奇異公司、萬豪飯店(Marriott)、嘉年華 遊輪(Carnival Cruise Lines)都熱中以物易物,甚至請專責機構幫他們交易。
大企業願意以物易物,主要為了規避匯率風險,或是利用剩餘產能。像二○○一年時,阿根廷爆發經濟危機,國家付不出外匯,只好用穀物代替現金,支付向福特和豐田汽車買車的費用;俄羅斯也曾經因為匯率問題,用三十億美元的伏特加,支付百事可樂公司的貨款。
以物易物在美國大企業行之有年,換的東西也五花八門,甚至有公司張貼廣告,想拿價值上 千萬美元的奶粉和玉米片,換一架飛機。交換也形成比一般商業更複雜的交易鏈,像專門生產清潔用品的Costco Chemical,就拿價值五十萬美元的清潔用品和專做媒體生意的Binn公司,交換廣播和電視廣告時段,Binn公司再拿這些清潔用品和希爾頓等旅館交 換免費房間和餐飲服務。整個交易過程裡,沒有任何現金交易,但Costco Chemical不但滿足了宣傳上的需要,產能也提高二○%。
網 路崛起,更促進以物易物的流行,趨勢大師托佛勒(Alvin Toffler)也在《財富革命》一書中指出,過去以物易物的挑戰是找不到符合需求的商品,在網路崛起後,這個問題已經解決,「人們幾乎可以立即在全世界 找到潛在的交易對象,可交易的產品類別也大幅擴充。」他在書中預言,「更複雜、更龐大的以物易物交易」即將出現,他甚至大膽預言,兩百年後,貨幣將不再存 在。
凱爾,網路換物的經典傳奇
發揮想像力,換到獨一無二的東西
在這個新交換時代,用一根迴紋針換到一棟房子的加拿大人凱爾(Kyle MacDonald),則是網路換物的經典傳奇。
「一 開始我只想換越大、越貴的東西。」他接受本刊採訪時說,但才換到第三次,他發現用傳統的價格決定要換什麼,根本行不通。凱爾是加拿大人,但第四次換物,他 卻是千里迢迢帶著烤肉爐到紐約長島去跟人換一台汽油發電機,當他想帶著發電機上飛機時,發電機卻被紐約消防隊沒收!理由是發電機有汽油,會造成飛行危險, 「那時候,我想完了!可能真的換不到房子了。」凱爾說,東西越換越大,不但越來越貴,連搬運都有困難,卻不一定有人要。
「從那之後,我改用樂趣潛力(funtential)的大小,決定要不要換這樣東西。」凱爾說,他後來領悟,在網路上換東西,這樣東西的市價多少其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發揮想像力,換到市面上沒有、獨一無二的東西。
凱爾第十次交換就很關鍵,當時他換到一份唱片錄音合約,有人要用一顆價值四克拉的鑽戒交換,最後凱爾卻選擇交換免費在鳳凰城住一年。
表面上他並沒換到最高的價值,但是他卻因此換到和明星共度一下午的機會,他手上的東西越換越獨特,其實是一次次試探所有人,什麼樣的特殊機會值得換一棟房子。
不過,交換最大的意義,其實是幫助你用少少的資源,增加幸福感。
艾 德加認為,時間貨幣的基礎是經濟學上所講的「非市場經濟」(non-market economy),但他稱之為核心經濟(core economy),核心經濟裡面包含了家庭、社區等永遠不變的價值,必須要讓這些價值茁壯。所以時間貨幣可以跟其他任何貨幣,無論交易貨幣或者政府貨幣共 存,「因為我們真的需要重建信任、重建社區價值,所以對時間貨幣來說,總是有生存空間。」
「我極度不願意見到世界裡只少數人富有,多數人都在乞討,我們需要創造一個世界,是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回饋的,我相信時間銀行可以回饋任何一個人,不會因為你是個博士才會得到回饋。」這是艾德加的理想,而這個理想正在蔓延。
今年七十三歲,在天使人力銀行當志工的張幸,就靠儲存時間換到更快樂的人生。「我高中畢業後就是家庭主婦,」張幸說,幾個孩子大了之後,從六十三歲起,她開始在天使人力銀行擔任志工,存服務的時間,一做就是十年。
她,一輩子從沒上過班
卻靠時間點數換到高階健檢
每個星期四下午,她的工作就是固定陪老人上街看病,或是陪他們聊天、曬太陽。「我照顧過七個個案,」她說,都是九十幾歲的獨居老人,聽著別人的經驗和狀 況,她不但知道怎麼保養自己身體,還賺到了朋友,「十年來,我累積一千多個小時。」她開心的說。因為身體健康,張幸從沒提領過時數請別人照顧她。二○○八 年開始,因為衛生局怕累積時數消化不掉,開放志工用每二百四十小時換一次高階健檢,她就換了兩個健檢機會給老公和兒子,她一輩子沒上過班,這卻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時間換到收穫,不管是被照顧的老人,還是她,都互蒙其利。
無論是交換時間、技能還是物品,除了改善生活,更大的意義是能幫助我們擴大人脈,找到能幫助你的人。
你,也擁有首富級「財富」
就算遇到無薪假一樣很管用
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陳志柔就認為,不用金錢做交換,其實有助於擴大人脈,「交換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。」他分析,因為沒有金錢做交易基礎,任何人要成交,必須先建立基本的信任,而且「成交的次數越多,信任感越強。」陳志柔說。
二○○八年經歷金融海嘯和無薪假的大變動,只靠金錢交換建立的價值,已經受到挑戰,在現在的金融環境下,即使你不投資,你握有的貨幣也可能因為匯率貶值,財產縮水。與其被金融制度帶著走,比起來,交換是更直接滿足需求,而且風險較小的方法。
新交換時代已經出現,新的一年,時間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平等,也最珍貴的資源,你和全球首富、美國總統一樣,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,該用什麼方式定義你的幸福和財富,現在你有的選擇,已經不只一種。
*一分鐘看時間貨幣(Time Dollar)
緣起:1973年,全球石油危機影響到日本政府預算緊縮,鼓勵民間成立互助團體。水島照子於是在大阪設立勞力銀行,讓失業者提供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服務一小時者,就能得到代幣報酬,這是時間貨幣雛形。
確立:1980年美國人艾德加(Edgar S. Cahn)建立現代時間貨幣的基礎概念,並在華盛頓創辦時間銀行,成為全球時間銀行的原型。美國時間銀行網站:http://www.timebanks.org/。
現況:全球時間銀行組織已遍及32個國家、超過1,000個相關組織。
全文摘自商業週刊第1105期
留言列表